一节好课 | 关于钢琴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发布时间:2022-08-05 浏览量:3287 点赞: 0 收藏

钢琴艺术

钢琴艺术在中国的繁荣发展已有百年,见证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创作之崛起,从赵元任的《花八板与湘江浪》(1913)、贺绿汀的《牧童短笛》(1934),到陈其钢的《京剧瞬间》(2000),姜万通的《空山赋》(2011), 一代代作曲家们辛勤耕耘,作品硕果累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钢琴热,造就了像郎朗、张昊尘、王羽佳、陈萨等耀眼的国际巨星。乘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春风,钢琴和钢琴音乐在中国已走进大中小学和千家万户。

1992年,理查德·克莱德曼来华筹办音乐会。他被几首乐曲录音吸引,萌生了改编演奏的想法。音乐会上,他弹奏的《梁祝》《红太阳》等中国风钢琴曲,令人印象深刻。30年后,他再次弹起《梁祝》,也再度将钢琴这件乐器带入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7月29日晚,我馆携手iartschool爱艺术+特邀浙江音乐学院钢琴导师李雁南博士为广大钢琴爱好者及学习者带来的《“钢琴漫话”—李雁南带你领略钢琴艺术》一节好课顺利播出,感受乐器之王的独特魅力。

艺术家简介

李雁南,旅美青年钢琴演奏家,音乐艺术博士,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青年教师。

美国纽约州雪城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格林斯堡分校全额奖学金获得者。

在浙音工作以来,主演、策划、参与20多场音乐会,于2016年在浙音举办个人专场钢琴独奏重奏音乐会,2021年在浙音、浙江职业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丽水学院连续举办4场双钢琴音乐会。

音教学院《钢琴合作》课程的创始者和团队负责人。主持和参与相关课题近20项,发表论文多篇,总策划完成3场高质量的钢琴合作创编音乐会。连年荣获校内外多个钢琴赛事的优秀指导教师,并在多个区域钢琴赛事中担任评委。在培养的近20名研究生中,有多名考上浙音钢琴系和教育学院研究生,其余以优异成绩被国外多所著名学府录取。

钢琴历史

钢琴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乐器之一,但实际上,从它诞生到不断地改良完善,最终成为作曲家青睐的热门乐器只有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在现代钢琴及其音乐盛行之前,还有一部历史更为悠久的钢琴前传,统称为历史键盘乐器。

管风琴是钢琴的近亲,早期的水力管风琴体型异常庞大,演奏时还十分耗费人力。直到中世纪才出现了便携式和固定式的管风琴,后者庄严饱满的音色极大地满足了教堂礼拜仪式的需求。到了17-18世纪的巴洛克时期,管风琴艺术迎来了它的高峰期,出现了像巴赫、亨德尔、库普兰这样的管风琴音乐大师。

管风琴

如果说管风琴与钢琴的“血缘关系”还算近的话,那么琉特琴可以说是钢琴的远亲了。

琉特琴擅长表现装饰音,分解和弦以及快速跑动的乐句,题材大多由世俗歌曲或舞曲改编,以变奏曲和组曲为主,与以管风琴为代表的宗教音乐相得益彰,为日后古钢琴从管风琴音乐中独立出来奠定了根基。

《弹琉特琴的少女》Bartolomeo Veneto

现代钢琴的前身,古钢琴,分为羽管键琴和楔槌键琴。楔槌键琴起源于欧洲本土,最早的楔槌键琴音域有限,一般不超过二十个琴键,音量很弱,表现力不够丰富。后起之秀羽管键琴,在形制上与现代的三角钢琴相似,声音明亮、清澈,可以合奏、协奏,又有极强的独奏表现力。在18世纪后半叶,逐渐被新兴的钢琴所取代。

各类古钢琴

钢琴虽是西洋乐器,但与中国也有着不小的渊源。

16世纪后半叶,在澳门的欧式学堂中已经出现了古钢琴的身影,而我国最早学习古钢琴的人则要属康熙了。现代钢琴传入我国,大约在清末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多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多元文化语境中百花齐放,钢琴音乐教学理论研究也是硕果累累。

艺术人生

李雁南的父亲是一名作曲家,而母亲则是电台的音乐编辑,虽然出身音乐家庭,但她小时候没有从早到晚练不完的琴,没有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学习经历。通过这样一个非典型的例子,我们发现音乐学习好像有很多条路可以走。

由于父母的关系,李雁南能够去到交响乐团的后台,聆听各种乐器的演奏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对音乐的敏锐感觉。家中也经常是高朋满座,有时候是作曲家、有时候是画家、有时候是导演,使她无形当中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加强了她关于音乐通感学习的能力。

虽然没有如父愿成为一名作曲家,但她依然坚定地走上了一条音乐道路。

留学时期的李雁南

6年的留学生涯,塑造了李雁南坚持高度求真的专业态度,孜孜不倦的教学风格。回国后,李雁南在浙江音乐学院找到了自己的教育土壤,开展钢琴合作创编课程,通过多种音乐创编活动,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钢琴多人协作和创编,还涉及文字编辑、音乐会策划、海报节目单设计等等,借助音乐实践培养他们综合的艺术素养和全面的工作能力。

教学中的李雁南

作品欣赏

《水之嬉戏》

《水之嬉戏》的法文标题可以直译为“喷泉”,旋律鲜明清澈,充满李斯特式的炫技技巧,融入了古典主义的规整结构,印象主义的手法和法式高贵优雅的音乐传统。通过新颖的肢体、旋律、和声以及音乐层次来描绘水的丰富色彩和微妙光影。正如钢琴家科托所言,是一首液体的诗歌,是众多关于水题材的佳作之一。

《f小调幻想曲》

该作品没有任何停顿,将四个乐章紧密融合在一起,流浪者的主题徘徊吟唱,舞曲清新典雅,末乐章的副歌迂回上升直至迸发,最后,全曲停歇在一个悲怆的终止上,而不变的是它音乐中的永动特征和无限的抒情性。

《步步高》

《步步高》曲如其名,音浪迭起,张弛有度,至今仍是音乐会的开场佳作。

《彩云追月》

《彩云追月》源自清代广东民间的乐音曲谱,先后被改编为民族管弦乐、古筝、琵琶等不同版本,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还将其改编为我们熟悉的钢琴独奏曲。如今,这首作品在我国著名作曲家高为杰和钢琴演奏家傅红合作进行的双钢琴改编下,再一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本功训练是乐器学习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在本期一节好课的现场,李雁南向观众们分享了音阶、和弦、琶音的一些练习方法,帮助钢琴学习者们进一步巩固基本功,精进琴艺。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本期一节好课!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跳转回放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