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元素。 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把老上海的城市特色呈现在舞台上,再现了为我党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渔光曲》的由来
《渔光曲》是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电影于1934年6月在上海公映后,轰动一时。
为了表现出影片的真实人生,当时的创作人蔡楚生亲率摄制组去宁波象山县一个渔村石浦体验生活、拍摄外景。而音乐《渔光曲》饱含了渔民的血泪,感情真挚,展示了旧中国渔民苦难生活的悲惨遭遇,抒发了劳动人民心中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绪。
今天带大家欣赏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片段《渔光曲》
这段以板凳蒲扇舞的方式呈现了
上海弄堂女人的生活细节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
不夸张地说
无论神韵、身韵、气韵
这支舞蹈都将东方女性的美
展示得淋漓尽致
演员们身着旗袍,手拿蒲扇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将人带入上海市井的清晨
仿佛能闻到潮湿空气中的煤烟味
“电波”的故事发生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有信仰,有力量,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他们又是活生生的人,有家庭,有孩子,有柔软的一面。 而舞蹈《渔光曲》作为其中的一个片段,从 平平淡淡的生活细节中入手,生动刻画了上海女人生火,做饭,发呆等等的普通的生状态,体现了东方女人的独特的神秘的美,更是刻画了一段静谧美好的弄堂生活。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