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汇聚·花开爱菊” 2021宁波市非遗进生活启动仪式暨爱菊艺术学校庆六一乐活体验

发布时间:2021-06-03 浏览量:3016 点赞: 0 收藏

6月1日上午,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深化我市非遗保护水平,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来到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用一场游园会开启了非遗进生活的序幕。宁波市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纪云飞,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孔燕,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校长朱宁,出席此次活动。

在启动仪式上,少先队员们为与会的领导和嘉宾戴上了红领巾,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校长朱宁致欢迎词。

宁波市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纪云飞 向现场的孩子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向孩子们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举办此次活动的意义。“非遗进校园”是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开展“非遗进生活”的重要途径,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十分关键,也是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基因根植在青少年儿童心中、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小小“传承人”的有力抓手。

本次仪式以古老而充满仪式感的“画龙点睛”正式开始。主持人阿伟的一句“一点天庭,天庭饱满,大富大贵;二点口利,笑口常开,大吉大利;三点眼睛,眼观六路,吉祥如意。点睛礼成!”后,舞狮队登场。

奉化区布龙文化研究中心舞狮队率先开场,在一阵激烈的鼓声中,憨态可掬的舞狮来到孩子们身边与他们亲切互动。宁波舞狮起源于清代,相传明清年间浙东沿海海盗猖獗,宁波沿海地区的青年习武抗盗,在与海盗的斗争中,人们身披红毛之狮壮威,发现海盗登陆,即以狮子出场为号,齐声呐喊,奋起抗击。海盗见之丧胆,狼狈逃窜。慢慢地,舞狮子成了岛上群众喜庆娱乐的活动。经过舞狮艺人多年的创新和提高,宁波的舞狮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动作惊险,富有观赏性。

接着由宁波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张红坤带来传统说唱艺术快板表演《最炫中国风》,俏皮的话语逗得孩子们阵阵发笑。快板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建国后,快板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受地域环境、地方方言和表演风格的不同,派生出诸多分支。

紧跟着内家拳掌门人夏宝峰带来了内家拳表演,利落的表演收获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内家拳是宁波的一张文化名片。其基本内容有七十二加一的变化;三十九种打法;二十四加一的正侧;阴阳十八法(小九天);十二归一(十三丹功)。其中有“贯气诀、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锦,还有四明长剑技和伤科易算等。

宁波电视台主持人 阿伟一时技痒带来了一段宁波评话《三碗不过冈》,听得孩子们意犹未尽。“宁波评话”是地方曲艺形式的一种,俗称“讲武书”或“单拍”,相传在宋、元时代即有艺人在“瓦舍”里“讲史”的。清朝道光年间,宁波城区就有供评话艺人演讲的茶馆酒楼数十处,还有其他各县(市)、区的城乡、集镇中的茶楼与书棚等,流行面遍及浙东地区,在民间广有影响。

随后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摔跤传承人牛永国表演《木偶摔跤》,一个人却要演出两个人的气势,一上场木偶人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木偶摔跤》就是用竹木扎成一对与真人大小的联体木偶人,给其穿上长袍服饰,一个民间艺人在场侧锣鼓的伴奏下,钻入其中操作着进行摔跤动作的表演艺术形式,故又称“掼木头人”。

最后由奉化区布龙文化研究中心舞龙队带来国家级非遗项目奉化布龙,奉化布龙因起源于奉化而得名,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整个舞蹈由盘、滚、游、翻、跳、戏等基本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等过渡动作组成。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技艺娴熟,造型生动,转换巧妙,动作间的衔接和递进十分紧凑。在气势恢宏的舞龙表演中结束了此次启动仪式。

在活动现场还组织了“乡愁”图文展览,将我市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制成展板,送入校园,潜移默化让师生对我市非遗项目有深层次的了解。

在启动仪式结束之后,精选我市金银彩绣、泥金彩漆、锔瓷、王升大、面塑、麦秆画、香包、草木染、赵大有宁式糕点等传统美术、技艺类非遗项目,以非遗课堂形式,让非遗传承人向学生们展示非遗技艺,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非遗魅力。

下拉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爱菊艺校推出此次活动,旨在将古老的非遗文化传承给更年轻一代的孩子们,采用游园会的形式,寓教于乐,通过表演、展览、互动、体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培养广大师生对非遗保护传承的兴趣爱好,让非遗保护,薪火相传,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