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艺·原则诗社·三人行(野苏子、木朵、刘振周)

发布时间:2021-05-14 浏览量:2861 点赞: 0 收藏

一人一艺·原则诗社·三人行

本期推出野苏子、木朵、刘振周三位诗人的诗作。

前言

第八期宁波市文化馆“一人一艺·原则诗社·三人行”作者:野苏子、木朵、刘振周。

原则诗社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起人为韩高琦,地点:象山半岛石浦渔港。其主要成员为长三角一带实力诗人。2014年,在互联网基础上扩展了阵容: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及全国各地,并公开出版了《原则诗选》(上海三联书店出版),80余诗人入选,共计诗作220多首(组);同时编选年刊公开出版。原则诗社以坚持原生态诗歌创作为宗旨,正本清源,卸下浮躁或多余部分,让诗歌回归到“无用性”,让诗歌回归到自然语法中,让诗歌回归到诗歌本身……。

去年底,原则诗社正式加入宁波市文化馆“一人一艺”阵列,以便开启新的步履……

“原则三人行”将由《原则》三编委(韩高琦 俞强 李郁葱)轮流组稿,再交由宁波市文化馆“一人一艺”公号予以推送。我们向全国气质相类的优秀诗人们敞开怀抱。本期特邀陈律兄弟组稿并导读。

野苏子:诗十一首

野苏子

女,畲族,75后作者,杭州人。

2001年开始文学创作。2011年感恩节开始习诗至今。部分作品发表在《诗建设》、《江南》、《北回归线》等各类文学期刊和文学公众号。主要短诗作品收于《短寸集》。现居上海。

导读:

野苏子的这组诗是酒,用暗夜里沉重、急剧、孤独、茁壮的生命火焰酿的酒。诗人的生命、语言因为勇敢、诚实地抵近了自身真相获得了拯救——生命、语言本有的神性。这酒甚至使得作为其背景的暗夜显现出某种理应如此的比神性更古老的母性。生命因为爱而优美,因为力量而优美,因为孤独而优美,因为骄傲而优美,因为沉重而优美……最终,生命因为生命而优美,因为诗而优美。野苏子的这组诗让我想起尼采。一位尼采的生命哲学孕育的女巨人。

桃花

都试过了?当你被一片阴暗森林困住,

或春夜在只剩下柱子的庙宇里栖身。

唉,这可憎的无常——

用一整张鱼肚白覆住人的游戏。

(维吉尔称之为命运。)

结果,你熟稔的中世纪诗歌帮你了吗?

还有你写诗的法子,

你唱歌的法子,

你所有固有的天赋,

所有后天的技艺,

你蛛网般紧实的骄傲有什么用呢?

你看肌肤像在枝头萎去的花,

你过于成熟的青春正分泌出苦涩。

而你的睡眠(如果还可以入睡),

是休息还是亲近了沉寂的泥土?

哦,谁能给你一片最后的阿斯匹灵?

是伊壁鸠鲁吗?

他教人如何得到快乐。

是否也能教你避开阴河的嚎叫,

而去留意长在黝黑、虬曲枝干上的——

一朵桃花。

婢女

是什么缘故,您要去那里?

如果,这是宿命,

我请愿伴您这最后一程。

飨以美色让您满意,

给予多情在萧肃暗夜。

路途岌岌,

您先我后。

马槽旁,小心侍奉您卸下铠甲,

重新包扎伤口。

不欲言又止,

不谈及死亡夫人的黑色裙袂,

扇起的蓝紫焰火,

怎样照亮残壁。

只听见,别离时,

婢女在石桥上问大人:

是什么缘故,您要来这里?

难道您不惧怕——

那火焰熊熊,多么急剧!

妻子

我想成为一个诗人,

而不是某个诗人的妻子。

我想成为“就是那个人”①,

而不是那个人的妻子。

我想成为一个巨大篝火,

而不是“一个巨大篝火的残余,一小撮灰烬。”②

我要有燃不尽的火焰。

注:①引自《卡瓦菲斯诗集》之《就是那个人》。

②引自布罗茨基散文《娜杰日达·曼德尔施塔姆(1899-1980):讣文》最后一页。

晨光透过水面——写于父亲头七

六点。晨光透过水面,

照见水中的她,

问正穿过水面,

往天上去的父亲——

确是如此么?

如雪莱在一首诗①里写的:

死亡,必是瞒住甜蜜的故事不使人知道?

注①指雪莱诗《夏日黄昏的墓园》。

定音鼓

夜班收工,

地铁口自动梯关停了。

她顺着扶梯往下走。

扶梯很长,下探很深,

远没到尽头。

但,一刻钟后,

她从到达站深邃通道缓缓上来,

回到地面。

不见繁星的夜空沉默。

是谁呢?为她一直敲响定音鼓。

那般不变、闷顿。

咚!咚!咚……

咚!咚!咚……

雨夜,随便写点什么

看外面,又下雨了。

随便写点什么,像一粒灰,

找寻可贴附的温暖躯体,却不被发现。

无题

从不赞美,也从不祈祷。

她写诗,只是一个妻子、母亲和女儿,

在一天的某个时刻,

不得不,

单独,向自己低语。

像一个盲人,又像聋子。

我也要选一个

告诉你吧,我不是特意走进这队伍的。

我只是,独自在夏日太阳下走了太久,

才不知不觉靠拢人群。

老实说,和人们待在一起,静静等待,

看前面的队伍一点点缩短,一点点往前移,

我会莫名高兴。

心想——

或许是时候了,我也要选一个。

此刻,多么高兴!

我越过了溪流,

来到对岸。

但,落日灼灼花了我的眼,

让我看不清——

你们身后那棵巨大的楝树了。

博洛尼亚石之光

我有一只白色浮雕瓷瓶和我共经日月。

有时,我好奇他有多老?

他肉身的皱褶是否已嵌进骨骼的缝里?

他高高在上,品评我年轻的生命和激烈的爱情。

当双子星身陷囹圄,或许,他也怜恤我的任性。

他的沉默源于神性。

我在他面前好比在神面前。

可如今,他残破了。因为一次远途的迁徙,从掌中跌落。

却成为我无比挚爱的博洛尼亚石。

从那刻,我们互相渗透,相爱。

有人说“博洛尼亚石之光。可以遮蔽天日。”

哦,我也要如此纯真。

注:博洛尼亚石,是一种能吸收阳光的石头,因为白天吸收了阳光,夜晚,就自然地发出光来。

思南路口的椅子

清晨,她的菜摊从夜的黑暗,

来到荷电的晨曦中。

莴苣、土豆、玉米棒子……

切开对半的冬瓜。

瞬间,都从长夜的旅行中醒来。

看吧,她过于肥厚的身躯,

堵住大半个弄堂口,

曲线模糊的胸脯披上晨光,

暖暖的,分泌泥土的咸味。

和往常一样,

她的叫卖简陋,却勾动人心。

一毛、五毛的硬币,

在旧瓷罐里回旋,碰出声响。

她的笑肥沃、明亮。

浑身赘肉(多得让人发愁),

让她的双眼成为两条弯缝,

但没有将她的头脑挤走,

也没有让她跌落美的陷阱。

哦,穿不穿内衣,有何所谓?

只要卖完当天的菜,

在梧桐树下抽根烟,

躺在破藤条椅子里打个盹。

迷迷糊糊中,总听得有人说,

看,那个胖子,

她多么胖啊,真胖!太胖了!

木朵诗选

木朵

1972年出生于江西宜春,诗人

著有诗学散文集《诗人观念的当代阐释》。元知网(miniyuan.com)创办人。

导读:

《科韦斯特岛的歌手观念》是一首杰作,作为对史蒂文斯《科韦斯特岛的秩序观念》的回馈,木朵兄勇于和一位伟大诗人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同场竞技,且全然承受住对方的强力,显示出他的雄心、自信,以及对史蒂文斯的作为知音的爱。如果没有长期对诗歌观念艰深的思考,又有幸获得一个罕见机缘被疾速点燃,不可能诞生这首诗。应该说,我和木朵兄是老朋友,在我孤独和急需建立起写作自信的写作早期,他无私地给予了我巨大帮助。其实很晚我才意识到木朵兄在如何处理诗和总是平庸得让人窒息的现实生活的关系上,有着一种总是焦虑、急切的我不具备的翩翩风度,这在木朵兄这组诗的其余几首中得到了充分显现。它们是善良、宽厚的,并且幽默、戏谑、老成,对非诗的世态和人性有着充分的理解和原谅。我更想说的是,这显示出木朵兄因为诗而具有的对生活的某种积极的耐心。这种人性的品质太重要,太稀有了!这是智慧。

科韦斯特岛的歌手观念

歌唱者不是矗立于礁石

或灯塔,她没有手足,然而,

她懂海水与岛的手足之情。

一个整洁的岛的概念称得上

合格的歌手,现在请听她

嘹亮你的视觉,动员你

想象杂乱的声音之中有至纯

之歌为你而唱。但要小心,

倘若你不信这献歌的礼物属性

而去萌生一个拟询问一番的

心念,那就糟了,那本注入

你心泉之槽的歌声立即混入

大海的啸叫,你再好的心智

都离析不出她的歌声。

这种境况会让你的心智更糟,

因为你会变得贪心不足,

断言包括海之叫喊在内的全部

音调都在为你而唱。当她歌声

停止而大海仍在叫喊,你也不

能辨认混响之中的精灵的休息。

一个岛在混响中贡献多于本分

的力量,并引导你分清主次,

以及主次之别带给你新奇的

感官。礼物塑造你的耳廓,

但它的发生,需要在你的耳廓

放得下超出其本能的立体之歌。

岛不必靠人力来完善,仅凭她

以一个歌手的形象重塑自身。

人力觉察到她既浸乎其中又

超乎其中,接下来,不是

致力于知音的卿卿我我,而是

各安本分,听得到人的手舞足蹈

启动前石子和树林的隔空示范。

但石子之歌又怎么同于树林之歌,

而岛作为完整的歌手只能如此

示范,她不再是她歌唱的世界

唯一的工匠。你也不再是你的。

给普希金一击

妻子迷上了听人讲诗,

仿佛陈腐的生活需要一点刺激。

每次收摊前,她都在等

那个普通人模样的诗人。

诗人并不厌倦我妻子围裙上的

腥味,也不像一个勾引者。

他也只是从陈腐的日常生活中

找一件正当而例外的事来做。

我有时守在一边监听,但那真是

无用的废话,即使讲得令一条

已剖腹的鱼复活,那又能怎样?

又能怎样?我亲爱的妻子,难道

你这辈子还来得及做一个诗人?

哦,诗人,莫作非分之想,我可

保证你绝不可能从我和妻子的

利益共同体中攫取任何一个子儿。

不过,今晚我会单独去跟诗人

摊牌,对付他这种文化人,必要的

恐吓和撒赖应能让他畏而却步。

我已经想象出他浑身哆嗦的窘态。

我实在受不了收市前一个与我们

不同类的诗人在黄昏恍惚不休,

众目睽睽之下旁若无人地跟

我的妻子经年累月谈论普希金。

关于人的潜能的一条语录

一位青年诗人千里迢迢

去请教他心目中的巨人,

问道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