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飞艺术年表,纪念一代美学大师

发布时间:2021-04-14 浏览量:5932 点赞: 0 收藏

陳逸飛 CHEN YIFEI

1946.4.12-2005.4.10

中国创意产业第一人。闻名海内外、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画家、导演、时装设计师、时尚杂志出版人、视觉艺术家、文化实业家。

一位在绘画、时装、影视、模特、网络、杂志、家居、环艺等诸多艺术领域都有着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的大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提出的“大美术”“大视觉”的理念,曾对中国的艺术事业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引领着中国时尚、艺术和文化业的发展。

陈逸飞在佳士得CHRISTIE、苏富比SOTHEBY以及纽约、香港等地的众多重要拍卖活动中屡创佳绩,至今保持着中国当代画家拍卖的最高纪录。而由其亲自创办的逸飞集团更是曾发展成为一个集绘画、时装、影视、模特、网络、杂志、家居、建筑环艺等多功能的视觉产业集团公司。

陈逸飞不赞同画家就该一辈子埋头作画,时代变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走出沙龙、象牙塔。陈逸飞把他所涉猎的各领域统称为“视觉产业”。

“我对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非常关注,我是在用我卖画的钱来经营自己的视觉产业,同时涉足这些产业又会让我的画风得到突破。”

艺术年表

1946

出生

4月12日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属宁波市北仑区),为家中长子。父亲陈庚赉(1906-1973年),为化学工程师,母亲范雅芳(1907-1971年),为家庭主妇,生他时已年近40。

同年,全家迁居上海。儿时接受西方文化艺术的熏陶来自随母亲到教堂做礼拜时的教堂玻璃彩画、雕塑和管风琴音乐等。

幼时的陈逸飞

1951

五岁

入读宁国路小学,自此与艺术创作结下不解之缘。课余参加学校“黑板报”制作,发挥美术才华。又自编自演迅速反映时事新闻的活报剧及《小白兔》等儿童剧,流露出文艺方面的天分。美术入门读物有哈定的《怎样画铅笔画》与《怎样画人像》。学业成绩优秀,学校生活与课余生活同样丰富多彩,曾参加全国少年夏令营,亦曾有撑开阳伞当降落伞从二楼跳到草地上的壮举。

由于在美术方面表现出色,得入少年宫学习绘画。

1957

十一岁

入读上海市浦光中学,加入学校美术组,为组内美术尖子,美术教师为施南池。

12岁习作,有点后来江南水乡的雏形

一家六口(妹妹陈敏静生于1949年,弟弟陈逸鸣生于1951年,是时祖母尚在世)生计依靠父亲一人收入,家境艰难。

陈逸飞(后排居中)的全家合影

父亲无力供陈逸飞购买美术用品和进画室学画。周末常以母亲所购新鲜蔬果练习写生,并常在家附近的旧书店翻阅画册。

1960

十四岁

不顾父亲劝阻,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限额招生100人,报考者却有1000多人),师从著名美术教育家孟光先生等,开始接受全面而严格的绘画基本功训练。

1962年夏,陈逸飞(前排站立者)在上海美专校门口

其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匮乏,生活艰苦,但学画之勤奋不减。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色彩教学法影响下,偏爱前苏联画法。课余常到乡村写生,最喜爱早晨与黄昏景色。

陈逸飞在上海美专期间的水彩写生

《圆明园路》(左)、《黄浦江》(右上)

《外滩》(右下)

1963

十七岁

以优异成绩从预科毕业,直升入本校大学部油画专业,师从著名油画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成员俞云阶先生。

陈逸飞在上海美专

在校期间,接受俄罗斯文化艺术的熏陶,深受俄罗斯画家列维坦、列宾、赛洛夫、苏里柯夫,前苏联画家格拉西莫夫、谢罗夫、科尔捷夫和罗马尼亚画家柯·巴巴的影响。同时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兴趣。

1964

十八岁

不慎摔伤致右小腿骨折,卧床休养近两月。休养期间将多部当时放映的苏联和波兰电影画面,凭记忆默绘并装订成册。

1965

十九岁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参加“上海城市阶级教育展览会”的连环画和插图绘制。结识著名画家贺友直、顾炳鑫、刘旦宅等。

提前两年毕业,进入刚成立的“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为其首批专业画家之一。

1967年,长乐路上的上海油雕院

右起:陈逸飞、邵隆海、邱瑞敏

1966

二十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批判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文艺思想。身为知识分子的父亲受到冲击,孟光、俞云阶等老师遭到批判。陈逸飞的作品也被批判“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文革时的陈逸飞

同年,到上海市郊农村参加劳动,劳动之余偷偷写生,画速写。

因艺术才华出众,陈逸飞仍能有一些机会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得以继续绘画。

1968

二十二岁

由于画艺超群,常被派到北京闹市,当众在墙面上绘制毛泽东头像及宣传画。自此声名日增,亦练就掌控大画面的能力。

同年,与几名青年画家结伴随“返校兵团”参加“大串连”,北上北京,南下广州。

1969

二十三岁

接《解放日报》邀稿,与徐纯中合作水粉画《知识青年的楷模——金训华》。

1970

二十四岁

担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

扛着红旗,背着油画箱到陕西米脂,河南三门峡、佳县等地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并游历山西云冈石窟及五台山等地,丰富艺术积累。

1970年,陈逸飞为创作《黄河颂》去黄土高原搜集素材

1971

二十五岁

创作油画《坐着微笑的老年男人》、《坐着抽烟的男人》。

与魏景山合作油画《开路先锋》。

《开路先锋》

同年,母亲去世。

1972

二十六岁

创作油画《黄河颂》。

《黄河颂》

《开路先锋》参加“文革”期间首届全国美术展览大获好评,并结识王怀庆、孙景波、张红年、艾轩等北京青年油画家。

创作双联油画《红旗》,被批判为“宣扬战争恐怖论”和“资产阶级唯美倾向”。

双联画《红旗》

1973

二十七岁

创作油画《南来北往》、《鲁迅在厦大》等。

《南来北往》

同年,父亲去世。

1974

二十八岁

创作油画《写于长夜——鲁迅》。

1972年,陈逸飞在画鲁迅先生

1976

三十岁

“文化大革命”结束。

创作油画《苏州》。经著名油画家何孔德力荐,与魏景山合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油画《占领总统府》。

《占领总统府》

与蔡江白合作油画《刑场上的婚礼之寒凝大地》。

《刑场上的婚礼之寒凝大地》

为刊登在《中国文学》英文版季刊的小说《药》和《金光大道》绘制插图,其中《药》的插图获全国连环画创作奖。

鲁迅小说《药》的插图

为美国出版的《毛泽东长征》一书设计封面。

又与电影界人士交往频繁,为影片《青春》和《苦恼人的笑》等设计海报。

随着“文革”结束,接触西方艺术的机会大增,观摩来华举办的每一个西方艺术展览,包括自巴黎来上海的法国19世纪巴比松画派作品展,首次亲睹西方名画真迹,心灵震撼,对米勒的作品尤其神往。对领略和学习西方油画艺术充满期待。

1979

三十三岁

创作油画《踱步》。艺评家琼·柯恩夫人随美国文化代表团到中国访问后,在美国《艺术新闻》杂志载文介绍陈逸飞及其作品,并对《踱步》给予高度赞赏。

《踱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