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非遗南塘馆非遗课堂是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非遗保护中心)打造的非遗传承推广品牌项目,将不定期为广大群众提供近距离认识非遗、体验非遗的课程。
上课地点:
宁波市海曙区南塘河街329号
抢课时间:
5月21日(周三)14:00
抢课小秘籍
①收藏预约码
②定好小闹钟
③蹲点迅速抢预祝您能够抢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哦!
PART 01. 报名须知
#1
非遗课堂自开设以来,深受市民喜爱,报名席位屡屡迅速告罄。为积极响应广大民众对于非遗多元化、深层次探索的需求与期望,非遗课堂将积极扩增课程规模,并相应增加报名容量。
为有效助力非遗传承人顺利推进传承工作,我们将对涉及到材料包的非遗课堂收取材料费。此费用将由学员在课程现场直接向授课教师缴纳。此外,对于未能通过“浙里文化圈”平台成功预约课程名额的公众,仍有机会在开课期间直接前往课程举办地点,向教师购买材料包,体验非遗的魅力。
除课程涉及的材料费用,主办方不以任何形式收取其它活动费用,如有人主动联系,请提防诈骗。
#2
非遗课堂名额有限,请大家珍惜报名成功的机会。近期已出现多起预约后不参加课程、浪费名额的情况,为保证课堂质量,现场将核对到课情况。
如预约成功但因事无法前往,请提前1天在“浙里文化圈”取消预约。
如预约了但未参加课程,视为爽约。
爽约1次,将暂停宁波市文化馆“浙里文化圈”所有活动预约资格1个月;爽约2次,将暂停预约资格2个月;爽约3次将暂停预约资格半年。
请各位报名成功的学员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准时参加课程。
PART 02. 课程详情
01 碱水粽制作
▲上课时间:
5月24日14:30—16:00
▲报名二维码:
▲课程内容:
“一只粽子四只角,解绑脱壳,钶筷割角,白糖一笃,咕嘟咽落。”宁波粽子为四角形,其代表品种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适量的碱水,用老黄箬叶裹扎,煮熟后糯米变成棕红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注:体验名额为30人,需线上预约,课程需现场支付30元材料费。)
02 菖蒲剑制作
▲上课时间:
5月25日14:30—16:00
▲报名二维码:
▲课程内容:
菖蒲作为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可开窍醒神。同时,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称之为“水剑”,寓意其可“斩千邪”。菖蒲根茎可以入药,中医认为有“开窍醒神、健胃理气、驱风除湿”的功用,可治疗意识不清、精神不振、消化不良、气胀腹痛和痉挛腹泻等多种疾症。人们过端午节时,常在门前悬挂菖蒲。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挂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注:体验名额为30人,需线上预约,课程需现场支付10元材料费。)
03 龙山农家粽传统制作技艺
▲上课时间:
5月31日14:30—16:00
▲报名二维码:
▲课程内容:
龙山农家粽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龙山“八大名点”之一,近几年更是龙山的网红食品。属于端午节节日美食。传承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选料考究,以优等的滩涂盐碱地糯米、农家散养猪后腿肉、优质赤豆沙、本地产的酱油等为原料,用优质粽叶包裹,按传统配方精制而成。经过选料、浸米、煮叶、制馅、打壳、包裹、扎线、烧煮等30道工序,配以独特的烧煮方法,经过前道、中道、后道三道程序,形成“香、糯、鲜、美”四大特色,备受顾客的欢迎。农家粽传人一直秉承着质量考究、信誉固守的传统经营思想,从原材料的挑选到主要生产工艺,至今仍传承者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造就了粽子“糯而不糊、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的显著特征,以保证粽子的品质。
(注:体验名额为30人,需线上预约,课程需现场支付30元材料费。)
04 香袋制作技艺
▲上课时间:
6月1日14:30—16:00
▲报名二维码:
▲课程内容:
香袋,又称荷包或香囊,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品,通常用于装饰或携带香料,可以填充各种天然的香花香草,如薰衣草、玫瑰、茉莉、薄荷等,或是使用各种药材制成香料,并填充到精心缝制的布袋中香包中,既散发出怡人的香味,又起到了除秽避邪之功。香包刺绣手法多变,在针线中表现了很高超的民俗技艺。
(注:体验名额为30人,需线上预约,课程需现场支付30元材料费。)
05 董氏儿科
▲上课时间:
6月1日14:30—16:00
▲报名二维码:
▲课程内容:
董氏儿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派中医儿科的主要流派,历史渊远,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其门生遍及全国,医术名蜚海内外。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深得同仁尊重和百姓欢迎。此次非遗课堂特邀董氏儿科团队来科普中医育儿知识。
(注:体验名额为30人,需线上预约,无材料费。)
06 碱水豇豆粽制作
▲上课时间:
6月2日14:30—16:00
▲报名二维码:
▲课程内容:
宁波粽子以四角造型为特色,其中代表性的碱水缸豆粽,是用糯米拌入适量碱水和缸豆制作而成,外裹老黄箬叶扎紧烹煮,熟透后糯米呈现棕红色,佐以白糖食用更显清香甘甜。
(注:体验名额为30人,需线上预约,课程需现场支付30元材料费。)
一审:李春晖
二审:吴 佳
三审:宋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