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艺】从名画看中国美术史之《岁寒三友图》

发布时间:2025-02-19 浏览量:3216 点赞: 0 收藏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

中国美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一起来领略中国美术的魅力吧


《岁寒三友图》

1.jpg


画作信息

作者:赵孟坚

创作时间:南宋

尺寸:纵24.3厘米,横23.3厘米

材料:纨扇,绢本,墨笔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背景

在中国画中,松、竹、梅是常被表现的题材,而在“文人画”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取松、竹、梅都可傲凌风雪,不畏霜寒之性,表现人格品质和气节。

松树早在唐代吴道子时就常被画在壁障上,后世多在山水画中运用,也有单独画松成幅的。竹是文同笔下的“常客”。梅的画法在杨无咎时创出后,后世画梅能手也层出不穷。到赵孟坚时才把松、竹、梅放在一起,创“岁寒三友”之格。

宋以后,“岁寒三友”也常被作为瓷器的装饰题材,或是用石块、柏树代替梅或松树而组成岁寒三友图。


画作内容

洁净的扇面上,作者绘松、竹、梅折枝,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以松针的灰和墨竹的黑来衬托出梅花的白。松叶如钢针,竹叶如刀剑,更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冰心。


艺术鉴赏

用笔上,画中的梅花以淡墨衬染着用细笔,浓墨所圈钩的花瓣、松针用笔尖挺劲拔,墨竹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南宋小品。

赵孟坚的作品一笔一画都注意书法与画法的结合,可以代表宋末文人画的艺术特色。



一审:王绍东

二审:郑志玥

三审:郑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