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艺新空间”大师公益活动——越剧《甄嬛》首演十周年暨我陪孩子“yue”经典活动

发布时间:2024-08-12 浏览量:2430 点赞: 0 收藏

为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规范培育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快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导,宁波市文化馆具体实施打造“一人一艺新空间”品牌。吸引了微小娘时尚美学创新中心等一大批“一人一艺新空间”的推出,让宁波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多元。艺术名家工作室与新空间的结合,更有效助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一人一艺新空间”微小娘时尚创新美学中心融合越剧文化与中华传统服饰,聚焦城市女性生活和产业经济,着力展示时尚空间之美、国粹艺术之美、创意创新之美、产业生态之美、生活和谐之美,打造宁波文创产业和生活美学新标杆。其工作室以传承王派艺术 、传播越韵之美为宗旨,通过汇聚王志萍等戏曲名家,传播中华戏曲文化,带来高端纯正的艺术熏陶与文化品味。


8月3日,越剧《甄嬛》首演十周年暨我陪孩子“yue”经典活动启动仪式在宁波市江北中心学校举行,“一人一艺新空间”微小娘时尚美学中心联合王志萍越剧名家工作室与江北教育局举办的“戏曲润童心 国粹共传承”戏曲美育项目活动正式签约,这也标志着让戏曲进校园、艺术共传承的情怀与寄望真正落地。


2013年到2014年,上海越剧院结合原著小说,将火遍全国的电视剧《甄嬛传》改编成上下本越剧《甄嬛》,是对越剧的一次突破创新。首演至今10年,该剧已成为上海越剧院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崭获了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白玉兰奖等众多戏曲奖项,有许多年轻观众因为《甄嬛》而爱上越剧。


1.jpg


十年磨一剑,与甄嬛共同成长


该剧下本由实力派越剧表演艺术家共同演绎,包括越剧“徐派”传承人、“梅花奖”得主钱慧丽,越剧“王派”传承人、“梅花奖”得主王志萍,越剧“陆派”和“徐派”传承人、白玉兰戏剧奖得主黄慧等,均为国家一级演员。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场,三位名家向戏迷们分享了《甄嬛》下本的台前幕后——


2.jpg


“当时时间非常紧迫,剧本都没来得及读,但是接到任务就一定要演好!”钱惠丽在越剧《甄嬛》中饰演皇帝玄凌,她回忆说,作为原创戏曲剧目,《甄嬛》没有任何先例可以作为参考,需要自己一点点领悟。


因此在处理皇帝这个角色时,钱慧丽选择在有限篇幅里做减法,比如通过闭眼不必多言,亦可不怒自威。在该剧结尾,玄凌临终前感慨:“苍天啊!”钱惠丽采用一字一顿、音调层层递进的处理,颤抖着念出来,来呈现人物“孤零零”的处境。


现场,她还示范了“苍天啊”的口白,虽然身着便服没有上妆,但依然直击人心。


作为一部大女主戏,《甄嬛》讲述了女主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一代善于谋权的太后的故事。角色内心变化复杂,特别是看到爱人清河王玄清在怀中死去,那种肝肠寸断要如何表现出来?


“甄嬛内心苦我也苦,我们俩仿佛融为一体,演出过程中无数次哭得死去活来,不知道哭掉多少眼泪。”对王志萍来说,“甄嬛”是她用大量心血去演绎和诠释的一个角色,因此拒绝程序化的表演,她表示:“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全新创作的过程,要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把人物立起来。”


3.jpg


提起《甄嬛》的成功,王志萍总结为三点:剧院与粉丝的大力支持、各流派名家的强强联合以及好剧本的破圈带动。


与小说、电视剧版本不同,越剧《甄嬛》立足“大古代”的背景,将大篇幅原著浓缩成两场共5个小时的体量,并且一改越剧传统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矛盾冲突尽显,蕴含对封建皇权的反抗和女性观念的觉醒。


4.jpg


对于剧中“清河王”一角,黄慧坦言进越剧院多年,第一次拿到这么“讨巧”的角色,既然机会来了,就必须牢牢把握。


名家戏迷同台,狠狠过足戏瘾


活动现场,三位名家边聊边唱,一一呈现越剧《甄嬛》中的经典片段。


炎炎高温,抵不上戏迷朋友们的热情。现场掌声、欢呼声不断,更有戏迷自告奋勇登台与名家合唱。


5.jpg


这些戏迷朋友从全国各地赶来,其中有年过耄耋的“最长情”戏迷,追星40载,曾看过越剧《甄嬛》首演;有“最痴情”的戏迷,为了参加此次活动,特意请了一个礼拜假从千里之外赶来;有“最幸运”的戏迷,从3岁开始追王志萍,一路以来得到王老师的指点。


6.jpg


今年8岁的小戏迷荆普,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学习越剧,由于母亲就是王志萍的戏迷,受其影响,走上了“追星之路”。荆普表示,《红楼梦》《追鱼》《孟丽君》等众多王派经典剧目她都会唱,“我喜欢越剧婉转悠扬的曲调,荡气回肠的唱腔和音乐。”


大家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爱豆”兴奋异常,在活动结束后,迟迟不肯离开,纷纷献花合影。



来源:新江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