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艺】从名画看中国美术史之《秋山问道图》

发布时间:2024-05-03 浏览量:2123 点赞: 0 收藏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

中国美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一起来领略中国美术的魅力吧


《秋山问道图》


全图.PNG


画作信息


作者:巨然

创作年代:五代宋初

材质:绢本

规格:横77.2厘米,纵165.2厘米

现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类型:墨色画


创作背景


巨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随着南唐灭亡,南唐翰林图画院的解体,巨然在这种情形下被迫到京师为僧。


人生无常,悲伤良多,现实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成为人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内容。这一切都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而巨然作为一名僧人、他的思想和审美也必定受其影响。他的生存状态、心理需求和精神信仰对艺术的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是对他的身心发展、自我超越、生存与文化、自然和人生等复杂意识矛盾的探求。


巨然继承了董源山水画的“淡墨轻岚”,在意境上发扬了董源“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艺术风格,但却有所创新。


画作内容


画上主峰居中,这是五代宋初的典型构图。山峰石少土多,气势显得温和厚重。


中部.PNG


中部,山间谷地,密林之中茅屋数间,一条蜿蜒的小路,绕过柴门,通往深谷。茅屋中依稀可见一人坐于蒲团之上,右边一人侧身对坐,大约就是问道者。山高密林,寂然无声。正是谈禅论道,修身养性的极佳妙境。


下部.PNG


画面下段,坡岸曲折,树木婀娜多姿,水边蒲草,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摆,秋高气爽之感顿现心中。


艺术鉴赏


在画法上,画家用长短披麻皴绘成大小面积的坡石,使江南土质松浑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山头转折处重叠了块块卵石(即矾头),不加皴笔,只用水墨烘染,显得清透生动。画家用淡墨烘染山体,在山的湿凹处飞落苔点,使江南的山显得气势空灵,生机流荡,质感十足。焦墨点苔是自然山石中丛树、灌木和杂草之类的精辟概括,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自董、巨之后,点苔的艺术技法逐渐被广泛运用,形成山水画中“皴、擦、点、染”的技法程式。


因为画家是一个和尚,所以他深明禅理,并且把这种禅理也带进了他的画中。这幅画虽然是在画高山密林,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墨气清丽、神清气爽、宁寂安详,让人有超乎尘世之感,这当是他心境空明的写照。



一审:王绍东

二审:郑志玥

三审:郑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