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艺】从名画看中国美术史之《匡庐图》

发布时间:2024-04-03 浏览量:2257 点赞: 0 收藏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

中国美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一起来领略中国美术的魅力吧


《匡庐图》

全图.PNG


画作信息 / Part.01


作者:荆浩

创作年代:五代

画作类型:墨笔画

规格: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

现收藏地: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幅式:立轴

材质:绢本


创作背景 / Part.02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晚唐、五代时,具备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其中的水墨山水更是逐渐走向了成熟。


荆浩提倡作画要忠实于自然对象,“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他善于创造富有概括力、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除此之外,他还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之上加以发展创造。他强调笔墨并重,曾对人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荆浩在笔墨的结合上较前人进了一大步,他的《笔法记》是山水画的重要论著,其中山石皴法、树木画法的论述对山水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匡庐图》便是体现他绘画理论的代表作。


画作内容 / Part.03


全图由下而上,由近至远,大致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境界上也从“有人之境”渐入“无人之境”。


下面房子.PNG


近景处于侧面下端,顺石坡而行,山麓中有屋宇院落筑立其间,竹篱树木环绕。


赶驴人.PNG


屋后石径环山逶迤而上,长堤板桥,赶驴行人都被画家一一摄入笔端。


中景.PNG


中景里面,两崖之间有瀑布飞倾而下,击石溅花,轰然作响。


中间房子.PNG


瀑布之下一座木桥横亘于溪涧之巅,一路上危壁嶙峋,松柏参差,这其间还坐落一方整庭院,可见画家幽居深隐的情感趋向。


上部.PNG


最高处的景致虽然深远,却格外醒目。主峰赫然而立,直入云霄,浩渺烟岚,尽出其下,远近如屏的诸峰环拥相簇,映衬着主峰的高险与威仪。群峦之间,一条白练般的瀑布直落山涧。


艺术鉴赏 / Part.04


这幅图的真实感很强,能够看出画家在隐居生涯中,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虚怀若谷的淡泊情思。


此画采用的是立轴构图,鸟瞰式纵向全景布局,层次分明,山水壮阔。画家将“高远”、“平远”、“深远”结合运用,群峰耸峙的巍峨山峦与开阔平旷的山野幽谷,山径盘旋的山中小路与渐远渐淡的远处诸峰相映成趣,自然地呈现在画卷之中。


在用笔上,勾、皴、染法并举,尤其是皴法的运用,是荆浩对山水画发展的重要贡献。画家以中锋画山石,边缘整齐,仿佛切割过一般。山头和暗处用类似小斧劈的皴法,再施以淡墨多层晕染,表现出阴阳向背的质感,突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在墨色变化上,画家注重用色浓、淡及黑、白的对比。



一审:王绍东

二审:郑志玥

三审:郑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