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
中国美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一起来领略中国美术的魅力吧
《明皇幸蜀图》
PART 01 画作信息
所属时期:唐代
作者:李昭道
画作类型:大青绿设色画
尺寸:纵55.9厘米,横81厘米
材质:绢本
收藏地点: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PART 02 创作背景
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756年6月,安禄山攻陷潼关,唐玄宗被迫西逃。在西逃路上,天子一行人风尘仆仆,在路上也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据说,在安禄山兴兵作乱之际,咸阳、金城等地的百姓和大小官员都先天子一步逃跑了。天子所到之处,既遇不到百姓,也寻不见官吏接驾,街上的店铺家家禁闭,一片萧索、清冷的景象。皇族们纵然带足了金银珠宝,也换不来半点粮食。为了安定军心解决吃饭问题,天子不惜杀御马充饥。幸蜀的队伍凌乱不堪,人人无精打采,似残兵败将。经过一个半月的煎熬,天子率领的大批队伍才抵达成都。
PART 03 画作内容
画面上方,是直插入天的峭立岩壁。
画面右下方,头戴帷帽的女子们骑马鱼贯穿行于山路,驮负行李的骆驼和腰系弓箭的士卒为女子们前导,身着红袍、骑三鬃马的唐玄宗正要过桥,逼仄的桥面和湍急的流水使得御马踌躇不前。
沿着山路看去,一群挑夫卸下背囊,有的坐下歇息,马儿也稍喘口气,卧地打滚。
再往前去,牵着骆驼和骑马的队伍正踊珊登高。
画面左上部,云雾缭绕的山峰腰间,行旅的人马从悬空突出的栈道逆向而来,暗示双方将会相逢迂回曲折的狭路,难以开交。
PART 04 艺术鉴赏
此图以青绿色为画中的基调,间以墨色、花青、汁绿等冷色,与画中朱红、储石、胭脂等暖色形成对比,画面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的富丽气象。画中大量白色的使用打破了由于大面积浓重的青绿而略显得沉闷的调子,同时又调和了画中对比色的冲突,使色彩鲜亮而不俗艳。
作者用散点透视的方法,采用全景式的构图,把高峻的山峰、潺潺的泉水、曲折的山路、茂密的树林、活动着的人物、驮马等综合到一幅画面上,既详细描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又充分发挥了作为一幅山水画应有的审美功能,给人美的享受。
该画上半部分多用一组组纵向而绵长的线条来表现山峰的陡峭之势,线条顿挫明显,转折方硬有力,在山峰中穿插一些用趋于平直线条所描绘的云,拉开了峰与峰之间的距离,制造了良好的空间感。该画下半部分多用平缓舒展的线条表现地面,与山峰的纵向线条构成的横竖对比,使上下前后的空间得到了延续和呼应。
一审:王绍东
二审:郑志玥
三审:郑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