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艺】从名画看中国美术史之《簪花仕女图》

发布时间:2023-12-06 浏览量:4977 点赞: 0 收藏

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

中国美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一起来领略中国美术的魅力吧


《簪花仕女图》

全图.JPG


1 画作信息


所属时期:唐代

作者:周昉

题材:人物画

材质:绢本设色

收藏地点:辽宁省博物馆

尺寸:纵46厘米,横180厘米


2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以后,当代统治阶级为了粉饰太平,提倡所谓“文治”,也正好吻合了当时人民历经战乱、渴望安宁社会的生活的心情,宴游的风气从此大开,奢侈之风成为天宝以后统治者崇尚的对象,到了贞元年间,这种风气就更为突出。杜牧当时这样描述:至于贞元末,风流悠绮靡。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正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画家如实的描绘了在奢靡风气支配下的唐代宫廷仕女嬉游生活的典型环境。


3 画作内容


画作描绘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形。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 


画面左起第一位是髻插芍药花的贵族仕女,白地帔子绘有彩色云鹤,从肩后身向前胸下垂。她右手举着刚捕捉的蝴蝶,上身往前微倾,以迎接向她跑来的小狗。


画面左起第二位仕女身材娇小,神情庄重,身着朱红披风,外套紫色纱罩,从远处走来。发髻上插海棠花,脖子饰金质云纹项圈。


画面左起第三位仕女髻插荷花,身披白花格子纱衫,胸前束朱色斜格长裙曳于地面。她右手略向上举,反掌拈红花一枝,凝神遐思,准备将它插在发髻最显眼的地方。在她的面前有一只举足欲行的丹顶鹤,似乎引不起她一点兴趣。


画面左起第四位侧立着的侍女执长柄团扇,团扇上绘着盛开的牡丹,红花绿叶相衬托,格外亮丽。她的表情安详却又若有所思,在当时嬉戏场合形成鲜明的对比。


画面左起第五位仕女,发髻上插的红瓣花枝,胸下的夹撷长裙曳于地面,紫绿色的团花分布在朱红的长裙上,显得典雅、富丽。她轻举右手,用食指和拇指提起贴在脖肩上的纱衫领子,似是不胜初夏的闷热气候。


画面左侧起最后一位仕女体态丰硕,发髻高大,上插牡丹花一枝,髻前饰玉步摇,外披紫色纱罩衫,朱色的长裙上,画有斜格纹样。她侧身作向右倾斜的姿势,左手执纬子前伸,利用纬穗的摆动,逗引着小狗作戏。小狗朝着纬穗张嘴摆尾,作出扑跳的姿态。


4 艺术鉴赏


作者对人物神态抓得较好,注重挖掘了仕女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奢侈生活后面的精神困境。其中,有别于其他五位的那个执扇侍女,表情相当安详,默默中若有所思的神情,与其他五位仕女的神态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在反映现实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出唐代后期审美意趣由宏丽转向婉约的变化。


作者以线造型,细致地描绘了妇女身上轻柔透亮的薄纱披肩,以及薄纱下隐约可见的手臂。画中的贵族仕女双手毫无遮蔽,描绘起来实非易事,作者用简洁遒劲的线条,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手势。


《簪花仕女图》在赋彩的技巧上,运用了复杂的色调,重复中不觉得单调。紫色纱衫的一再出现,即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紫色与花青一并涂施,历有“青间紫,不如死”之说,而此图作者对其运用,似乎不受限制和约束。



一审:王绍东

二审:郑志玥

三审:郑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