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回顾 | 素履之往:手机摄影下的生活微辞

发布时间:2023-11-24 浏览量:2326 点赞: 0 收藏

“照片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创作照片的艺术家的肖像?还是一扇窗子,透过它,人们可以充分了解这个世界?”——约翰·萨考夫斯基


11月17日,我馆邀请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摄影系副主任刘阳带来一节好课。刘阳老师首先为我们解说了当今手机摄影绘制的社交画像的情况,随后以“光与影”“色与质”“形与度”三个要点为线索,总结了手机摄影入门的关键技巧。


PART 01 艺术家简介 


1.jpg

刘阳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摄影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党支部书记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西湖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浙江省高校教职工摄影协会副主席

浙江省女摄影家协会理事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研究员


PART 02 手机摄影绘制的社交画像


PART 03 拍摄模式选择与技巧


照片模式-焦点与曝光


“照片”模式相当于数码相机中的P模式,也就是程序模式,或全自动操控模式。


焦点指画面中最清晰的位置。如图所示,也就是在取景屏幕内,方形的框框所在之处便是画面最清晰的焦点。


曝光补偿指对所选取画面整体的明暗调节。在夜景拍摄模式下,曝光补偿的效果尤为显著。


从左至右分别呈现了曝光不足、曝光正常与曝光过度的画面效果。


“曝光”的控制是获取到一幅高质量照片的重要指标与前提条件。


人像模式-光圈与景深


“人像”模式指人物拍摄的专用模式,可以带来不同于普通照片模式的背景虚化效果,相当于数码相机上的人像模式或光圈优先(Av)模式。


*通过选择光圈的数值,改变画面背景的虚化程度(景深)。


光圈主要用于标记镜头的通光量,用F+值来表示。光圈的数值与镜头的通光量成反比,数值越小,表示进光量越大。


景深指景物在画面中的空间深度,也就是主体前后的清晰范围。


全景模式-景别与画幅


全景模式的开启与停止都依靠快门按键,可以通过画面中的箭头改变移动的方向。


景别就是观看景物的距离与范围,可以分为特写、近景、中景和全景。景别由拍摄距离与镜头焦距共同决定。


一幅看起来丰富而具有视觉中心的画面,其画幅比例的关系也一定有所选择。


“光与影”的效果需要经由画面的亮度调节得以实现。


PART 04 手机摄影的后期调整


滤镜-色温与色相


在绘画中对色彩的要素区分为:色相、纯度与明度,在摄影的过程中运用滤镜就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来控制这三个核心元素。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滤镜,看到画面中完全不同的色彩关系。


曝光-单色调与饱和度


单色模式下,画面的反差层次细节没有发生变化,而黑白模式下,画面会根据明暗关系进行细微的黑白灰影调处理,反差或对比度发生了变化。


饱和度是从整体上提高或降低照片的鲜艳程度,针对画面中所有的色彩范围,因此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原画面产生色彩上的破坏,会有较大的视觉落差。而自然饱和度则是在相对的范围内控制画面中被摄景物的色彩纯度。


画质-锐度与噪点


锐度,一般指画面中焦点位置图像的清晰程度。锐度强调了图像的边缘,放大后图像的边缘会比较突出且生硬,亮部与暗部间的边界变得清晰明确。清晰度虽然也强调了图像的边缘,但是放大后图像的数字化痕迹比较弱,亮部与暗部间的过度也比较柔和。


噪点消除可以消除数码照片中的杂色,主要是暗部区域的杂色。噪点消除其实是提高照片清晰度的功能。


滤镜、曝光与杂色会直接影响到画面整体的视觉效果。


PART 05 手机摄影APP的使用技巧


晕影,也称暗角。晕影是对画面周边图像明度与反差进行微调,压暗或提亮画面四周,以突出画面核心的编辑工具。


“晕影”是让照片持续“发光”的重要工具之一。


更多关于手机摄影的知识尽在本期一节好课,欢迎登录平台免费观看。



一审:王绍东

二审:郑志玥

三审:郑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