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
中国美术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一起来领略中国美术的魅力吧
《步辇图》
Part.01 画作信息
所属时期 | 唐代
画作作者 | 阎立本
画作题材 | 人物肖像画
画作材质 | 绢本
收藏地点 | 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尺寸 | 纵38.5cm,横129.6cm
Part.02 创作背景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唐太宗接见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Part.03 画作内容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辇”原本与车一样,装有轮子,自秦以后,帝王或皇后所乘之辇车被去掉轮子,由马拉改为人抬,故称作“步辇”。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画中的唐太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最前面的两名女子,头部略微前倾,最后面的两名女子身体同样微微后仰,如同盛开花蕾的最外围花瓣,向外翻转;剩下的5名女子身体略作倾斜,呈现出一种向中心包拢的姿态,如内层花瓣呵护着花心,唐太宗就处于这个最中心的内核之中。
唐太宗盘坐的膝盖上摆放着一个长条形的盒子,这是他送给吐蕃使者的礼物,里面装着大唐皇帝册封禄东赞的印信。
*画后有北宋章伯益用篆书记录下的文字为证:“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唐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实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
禄东赞穿着一身花衣服,他的这身衣服,正显示了对唐太宗的至高敬意。这件花袍子是吐蕃贵族的专门装束,名叫“联珠立鸟与立羊纹织锦长袍”。
Part.04 艺术特色
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健壮,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Part.05 历史意义
《步辇图》是现存有关西藏最早的一幅历史画,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来源:网络内容,理论研究(数字服务)中心摘编整理,以上图片出自故宫博物院
审核:郑志玥
终审:郑志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