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263年,嵇康与吕安被押往刑场。临刑前,嵇康顾视日影,神情自若,手操古琴,从容不迫地弹起了《广陵散》,悲怆的旋律弥漫在广阔的寰宇......
曲终,嵇康叹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这是嵇康生命的最后时刻,但同时又是他人格完善与自由意志实现的集中体现。其中可见一代名士俊逸洒脱、率真旷达、傲岸不驯的性格与纯净超凡,不滞于物,超迈前贤的独特的个体生命情致。
古琴曲《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这首琴曲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该谱《广陵散》序称此曲谱为“隋宫中所收之谱”,可以推断是一首相当古老的琴曲。
《广陵散》原曲结构庞大,音乐情绪慷慨激昂。如《琴苑要录·善琴篇》引《琴书·止息序》所言:“其怨恨凄感,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冷。及其怫郁慨慷,又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粗略言之,不能尽其美也。”这段话描述的,正是《广陵散》全曲的基本音乐情绪。

一种是内在、深沉的“怨恨凄感”、“邕邕容容”的抑郁性情绪,另一种是外在、慷慨的“纷披灿烂”、“隐隐轰轰”的抗争性情绪,这两类音乐情绪在全曲的发展中是互为补充的。例如在全曲开始处以忧郁而悲愤的泛音乐句,引出低沉而具叹息意味的叙事性音调。

古琴音乐素以“中正平和”、“清微淡远”为美,而被认为充满“杀伐之气”的《广陵散》,在音乐上显然属于不平和之声,故而遭到不少文人和统治者的贬斥。历史上甚至还发生过烧毁乐谱,不淮传授此曲之事。宋代理学家朱熹就曾说过,“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平和,有臣凌君之意”,并且还批评了乐曲中“愤怒躁急”的音乐情绪。

然而,今人因此曲与竹林名士嵇康的关系,对于嵇康通脱旷达、清峻奇崛风采的欣赏和对其千古不朽的爱美之心和铮铮硬骨的敬仰,反而给予这首琴曲更多的厚爱。凄婉激越、令人动容的曲调渗透着魏晋名士对专制者的义愤,对志士们的赞美与同情!如唐诗人陆龟蒙诗《添酒中六咏·酒杯》曰:
叔夜傲天壤,不将琴酒疏。制为酒中物,恐是琴之余。一弄广陵散,又裁绝交书。颓然掷林下,身世俱何如!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